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要任务提出以后,中国侨联积极研究谋划工作。几年来,在寻求政策扶持、推动科学发展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注侨界困难群体,推动民生问题解决
中国侨联非常重视和关注侨界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首先帮助解决聚居于84个华侨农林场和散居在广大农村的贫困归难侨共同关心的突出问题,引导他们共同建设繁荣和谐的新侨乡,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中国侨联不遗余力地推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切实把维护困难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作为各级侨联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执法检查中发现,长期困扰华侨农林场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金融债务、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土地确权、社会保障、生活贫困等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这些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当年,唐家璇国务委员曾亲自率领18个部委的同志深入华侨农林场进行对策性调研,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适时出台了国务院6号文件。中国侨联不断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推动国务院6号文件的贯彻实施,华侨农林场有了较大改善。
整合社会力量,推动科学发展
华侨农林场要摆脱困境,除有步骤地解决体制机制和历史遗留问题外,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挖掘内在潜力,增强自身发展动力,用科学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针对华侨农场信息闭塞、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偏弱等问题,中国侨联借助社会力量,以扶持华侨农场科学发展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2007年3月,中国侨联在北京举办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活动启动仪式;聘请了12家单位的39名科技专家为首批科技顾问;与水利部、社会保障部、中国农科院、林科院等8个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
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和国家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侨联先后组派5个专家团,分别到云南的陆良、太和、宾居、彩风、稼依、平远、金坝7个华侨农林场开展调研和科技服务活动,召开13次座谈会,举办40场科技讲座,进行35次现场指导,内容涉及病虫害防治、新品种推广、现代农业发展知识、农产品市场营销等方面,受益群众达4500多人次。2008年7月的调研和科技服务还形成2份专题调研报告,11份对策性建议书,对指导当地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给归难侨带去了新的知识、新的理念和新的希望。
2008年11月,中国侨联邀请中国林科院的专家深入砚山、富宁、广南考察,针对当地优质油茶苗木短缺的问题,提出利用农业废弃物,实施轻基质网袋工厂化育苗新技术的对策性建议,并推介了油茶新品种及栽培技术,对当地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科学发展油茶产业起了重要作用。经中国侨联牵线搭桥,中国林科院已与文山州林业局达成以砚山为中心、辐射广南、富宁的工厂化育苗技术推广意向,后续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
推动落实1500万水利建设资金,3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年底解决
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中国侨联非常关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了解到砚山县平远、稼依两个华侨农场所在地的平远大型灌区水利建设投资一直未达到规划要求,造成工程不能按计划实施、灌区难以连片建设、工程管理运转困难等问题后,立即通过水利部侨联及时反映到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引起高度重视,1500万元项目资金现已于2008年底到位。
针对华侨农场在安全饮水和农田水利方面存在的问题,水利部也表示将加大支持力度,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基本解决全国84个华侨农场30多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借助国家拉动内需、加大财政投资力度的大势,尽快落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用于改善华侨农场灌溉排水条件和小型农田水利改造,并要求各地方水利部门高度重视华侨农场工作,将其水利设施建设纳入整体规划,有步骤、有侧重地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
今年6月,水利部相关部门组成的调研组到中国侨联,就深入基层进行民生水利问题调研工作交换意见。初步确定了调研时间及重点。此次调研将围绕华侨农场在饮水安全、灌区配套、防洪除涝、水库加固等民生水利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深入了解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涉侨问题的基本概况和华侨农场水管体制、运行机制,提出政策性建议和对策性意见,进一步促进华侨农场改革与发展。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