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三月二十一日电 题:港府力推保育活化运动
中新社记者 陈伊敏
上世纪初的大澳盐田,海盐盛产,曾是香港最大的产盐基地。香港特区政府最近计划活化大澳,复修荒废几十年的盐田,重现昔日古法制盐的光辉。
香港发展局十九日宣佈,与多个机构合办“活化大澳设计比赛”,邀请公众及专业人士就活化大澳的整体策略及保育计划提供构思,制订未来发展策略。
文物保育议题近年备受香港社会关注。行政长官曾荫权在二零零七年十月的《施政报告》中公佈,政府将于未来五年全力推动文物保育工作,为市民缔造更优质的文化生活。
港府由此逐步开展一系列文物保育工作,包括透过法定及行政措施去保存历史建筑及地点,及推动活化历史建筑物,以求在发展中平衡保育。
具体保育措施包括:为新的基本工程项目进行文物影响评估;在政府拥有的历史建筑进行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为保存私人历史建筑提供经济诱因;协助私人拥有的获评级历史建筑进行维修;设立文物保育专员办事处。
景贤里成保存私人历史建筑成功范例
去年九月,具有七十年历史、曾经是电视剧《京华春梦》取景场地的司徒拔道四十五号景贤里大宅,展开的清拆装修工程,令这座香港尚存罕見的战前中式文艺复兴风格建筑,面临被“肢解”的危险。有关情況经传媒曝光后。港府紧急宣佈把景贤里列为暂定古迹,使其免遭被即时拆卸的命运。
今年初,港府进一步把景贤里列为法定古迹,并与业主就保育方案达成共识。根据文物保育政策的措施,政府会提供适当的经济诱因以鼓励及促成私人业主;だ方ㄖ。为配合该政策,港府把临近景贤里一幅面积相若的人造斜坡,即约四千七百平方米的土地,给予业主作为交换。业主则承诺自资复修景贤里,修复后将整座建筑物及原址送给政府。
有分析认为,景贤里是香港文物保育工作,以及在保存历史建筑与尊重私人产权之间取得平衡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将成为港府日后处理文物保育工作的一个范例。
“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出炉
政府于二零零七年十月宣佈前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用地从政府勾地表中剔出,并要求各界提出活化方案。
而目前进展中的《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政府又当“媒人”,撮合非牟利机构参与活化首批共七座历史建筑。“以达致推动社会企业和活化历史建筑的双重目标!闭诨竟こ檀⒈富鹪ち羰,承担历史建筑的翻新维修费用,并最多资助五百万港元给获批机构作首两年的经营开支。
首批纳入活化计划内的历史建筑是雷生春、荔枝角医院、北九龙裁判法院、旧大埔警署、旧大澳警署、芳园书室和美荷楼。本月港府已组织有意承办的非牟利团体参观,每次都吸引几十家机构到场。
该计划提供机会,让公众直接参与文物保育工作。非政府机构可按照该计划,提交活化再用政府拥有的历史建筑的建议书。保存历史建筑,并扩大其用途,使之转变成为独特的文化地标,亦为这些古旧建筑物注入新生命。
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出席文物保育宣传运动开幕礼时介绍,活化历史建筑的工作并非局限于上述的伙伴计划,正同时积极推展的项目包括由香港赛马会斥资十八亿元活化中央警署建筑群;亦包括“留屋又留人”的湾仔蓝屋保育项目;以及改建油麻地戏院为粤曲中心和改建北角油街前皇家游艇会会所为临时的博物馆这两个项目,配合日后西九文化区的发展。
将编制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
林郑月娥日前表示,古物古迹办事处过去三年,用于修复和维修市区及新界文物建筑的总开支,超过一千六百七十五万元;她说,未來文物修复资助将扩至非法定古迹,例如已评级的私人历史建筑。
林郑月娥透露,当局正积极筹划进行全港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以编制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待清单制订后,将整体研究相关政策,加強包括乡村的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教育、传承和推广工作。
为提高公众对香港文物历史的认识,三个月来,发展局积极推行文物保育宣传运动,邀请市民参观巡回展览、研讨会、摄影比赛、纳入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下的历史建筑的开放日,以及导赏团等。(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