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城市以常住人口取代户籍人口统计人均GDP
2008年02月02日 06:16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中国各大城市正在改革它们的一项经济统计方法,近期在公布经济运行数据时,纷纷以本地的“常住人口”取代“户籍人口”作为“人均GDP”的计算基数,得出的数据虽然因此“缩水”,但却更能反映本地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并成为决策者的科学决策论据。
在中国,城市中的“户籍人口”是指具有本市户口的当地居民;而户籍人口加上居住满半年的外来人口,则是这座城市当年的“常住人口”。
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特大型城市上海,2008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说,未来5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将超过2万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将超过10万元。这是上海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按照“常住人口”数量来计算“人均GDP”。
北京今年发布经济运行数据时也使用了“常住人口”。2007年北京生产总值达9006亿元,按北京常住人口1633万人计算,人均GDP达到5.6万元。
此外,天津、重庆、深圳、广州等城市日前公布的人均GDP数字,也纷纷以常住人口作为GDP的“分母”。
上海市统计局局长潘建新说,近年来统计部门其实一直在按照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两种口径”计算着相关经济数据,“把常住人口作为计算人均GDP的基数,有助于上海更加客观地认识当前的发展水平和今后的奋斗目标。”
上海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汉龙说,如果按照户籍人口来计算,如今京沪穗等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当,“这不仅会让决策者头脑发热,产生虚幻的骄傲感;也会让他们忽视为这些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外来人员!
【编辑:魏恒】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