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在3月底前解除对小排量汽车的各种限制措施。一时间媒体纷纷报道,好评如潮。
这并不是国务院有关部门第一次发布类似的政令。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国家部委近年来下发的这些政令一个个如泥牛入海、烟云过眼,丝毫不影响各城市纷纷出台对小排量汽车的限制措施,而实际得到实施的往往是各地的“限小”土政策。
人们期待这一新政策,能真正从此为小排量汽车在城市中的畅通无阻打开“绿灯”。因为广大消费者钟情价廉物美、方便出行的小排量汽车,能源紧张、污染加剧、交通容量有限的形势也呼唤小排量汽车的发展。去年夏天,温家宝总理在有关节约型社会的讲话中也提出鼓励小排量汽车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当然有理由期待事情的转变。
但要让这份期待真正变成现实,我们应该追问以往那些政令为何失效?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为什么就不喜欢小排量汽车、偏要与多数市民对着干呢?
那些限制小排量汽车的土政策是否违法、侵权,暂且不论,值得反思的是,在各地“限小”的背后普遍流行着一种好大喜功、华而不实的城市管理与发展心态。
曾几何时,我们有些城市管理者完全脱离大众的口味和实际需要,对豪车、大宅、高楼、广场情有独钟。同样一份公共资源和财政,如果频频向豪车、大宅、高楼、广场倾斜,自然便会减少适应普通市民需要的普通物品的供应,联想到最近某机构公布的国内城市可怜的宜居指数,也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所以,我想,落实鼓励小排量汽车的政策不仅仅事关小排量汽车本身,它也是一块试金石——能试出城市管理者主要为谁服务?他的执政风格是汲汲于表面风光,还是更看重市民的福利和感受?是好大喜功、铺张浪费,还是求真务实、勤俭节约。
对某些城市管理者来说,现在应该是转变的时候了。
(稿件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刘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