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时期已接近尾声,“十一五”时期正在向我们走来。
“十五”时期是本世纪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世纪、新阶段、新开局,我们乘大好时机,破浪前进,全面落实“十五”计划的各项要求,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十一五”时期同“十五”时期先后承接,是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重要历史时期,担负着分三个阶段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中第一阶段的战略任务!笆濉焙汀笆晃濉钡睦范ㄎ弧⒎芏纺勘、指导思想都是一致的。
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本世纪头二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打好基础,是“十五”和“十一五”共同的战略任务!笆濉笔窃谧芴逍】档幕∩掀鸩降摹5蔽颐前压刈⒌憧甲蛴傻退降、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提升时,就必须着手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笆濉奔苹闹傅妓枷胧牵喊逊⒄棺魑魈猓呀峁沟髡魑飨,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计划强调这种调整不是局部的调整,而是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在内的,以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全面调整。这显然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时代要求的反映。
在“十一五”时期,我们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五个统筹”,这就更鲜明地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特点。从“十五”的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到 “十一五”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反映出在发展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胡锦涛同志最近指出,“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可能增多的环境。这就清晰地说明了“十一五”时期和“十五”时期所面临的环境的“同”和“异”。“不利因素可能增多”的判断,应当引起高度警觉。从国际上看,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扩大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各种摩擦增多,“中国威胁论”逞抬头之势,从国内看,由资源能源紧缺所形成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这些都属于“不利因素可能增多”的表现。
在“十一五”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使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方面所涉及的问题很多,这里着重强调三点。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的“快”与“稳”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发展的较快速度,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要求,也是解决就业等各种社会问题的要求!笆濉奔苹康鳎匦氡3纸峡斓姆⒄顾俣。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总结“十五”时期经济发展的经验,胡锦涛同志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关于“十一五”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快”与“稳”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快,保持一定的速度,才能平稳运行;只有稳,不搞大起大落,快速运行才能持续。我们要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合理确定经济增长速度,努力在长时期内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通过体制创新破解难题。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创建、收入差距的调节、对外贸易摩擦的应对,等等,所有这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都和体制机制有关。其中有些问题例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长期呼吁,又长期难以发生根本性变化,就更同体制相关。“十一五”时期,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特别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通过体制创新来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扫除体制机制障碍。
强化忧患意识。“居安思!,“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我们要以对利害得失有深思熟虑的远见去面对未来,以充分的精神准备去迎对挑战;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克服困难,科学发展,这样就一定能够在“十一五”时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学习时报》;丙戍)